作者:钟伟平 赵艳荣 来源: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:钟伟平 浏览量: 日期:2017-05-04
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,近日,bet36体育在线2012级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程立强、李国超所开办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司,把许昌特色“假发”销往国外数个国家,成为了校园里名副其实的“创业明星”。
“瞄准当地发制品行业”
2012年程立强考入bet36体育在线商学院,不久他了解到,许昌市是全国发制品集散地,在许昌从事发制品工作的企业共有100余家,其中档发加工户3400多家。学电子商务的程立强觉得这是个商机。
“许昌的发制品企业虽多,但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的粗犷式经营,出口额虽大,但除了瑞贝卡等几家大企业,其他更多的是半成品出口、代加工,利润都让别人赚走了,我们想,如果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直接卖产品到国外消费者手里,去掉其他环节,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盈利?”程立强把想法告诉同学李国超,俩人一拍即合,说干就干。2014年7月,他们开始筹备创业。一年之后,“许昌宅饱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”正式注册成立,入驻学校提供场地、办公设备的创新创业中心,从事发制品跨境电商。
但激情满怀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种种困难正在前方等着他们。
学校为“宅饱宝”提供的办公场所
“脖子晒脱皮换来第一批产品”
创业初始,他们遇到了最大的问题:找不来愿意合作的假发供货商,产品源成了大问题。
“当时一有时间就骑着摩托车去联系厂子,因为我们刚开始要的产品数量不多,找了很久都没人愿意跟我们合作。直到有一天,禹州一家企业主动联系我们,说实话,特别兴奋。”
厂家约定时间是中午十二点,程立强和李国超二话不说,骑上摩托车就启程从许昌赶往禹州,当时的温度超过36度,俩人狂奔了60多公里,晚上回来后却发现脖子上的皮一搓一把,晒脱了皮。
“但现在想想还是很开心,那一次沟通之后我们有了可以销售的第一批产品。”李国超回忆道。
第一单生意在海上“漂”了72天
产品有来源了,他们在速卖通、淘宝开了店,但是一直没有顾客。苦苦支撑了三个月,一位意大利的顾客给了他们第一单生意。
“但这单生意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。”对此,程立强记忆深刻,“销售到国外的产品有空运和海运两种途径,因为刚开始对跨境物流全不了解,就选择了相对比较便宜的海运,结果商品花了72天才到达顾客手中,因为耽搁了太长时间,最后不得不全额退款。”
第一单赔了钱,但换来了“教训”。“对我们来说,跨境电商的任何环节我们都是零经验,真的是从一点一滴学起,摸索着开始做。我们问遍了手上所有的资源和渠道,终于找到了深圳一家做跨境物流的公司”,程立强说。自此,产品和固定的物流通道才算都有了。
程立强(右二)、李国超(左二)和他们的团队成员
“我们什么都没有,唯有坚持”
每周只有一两单生意,公司“惨淡经营”了大概有半年。那段时间,为“养活”自己和公司,程立强不得已在学校里开了个“打印摊儿”,“正值毕业季,不少毕业生来打印毕业论文和简历,一张A4纸一毛钱,几分钱的利润,一天能挣个几十块。这些微薄的利润我们都补贴到了假发生意上。”